假如你修了一条高速公路,那得多长时间能回本呢?
通常国内的高速公路每公里的造价在5000万到1个亿之间,而高速公路的建设距离(标段)一般会在100公里以内,这意味着你要拿100个亿才能完成这条高速公路的建造。从立项、审批、征地、建设,整个过程持续的时间少说也得三五年,遇山开山遇水架桥,顺利的话七八年就可以通车然后坐着收钱了,不顺利的话10年以上也有。除了建造的费用,还少不了维护费用。粗略估算,100公里的高速公路每年维护费用在8000万左右,含道路养护、机电维修、人员薪水、等等。五年一中修、十年一大修的成本另算。而大修的成本甚至可以占到路面造价的三分之一。
那么,这100公里每年的通行费能收多少钱呢?按5毛钱一公里的话,假设每天有5万辆车通过,每辆车缴费50元,那么一年粗算就是50*50000*365=912500000即9个亿,减去8000万的维护成本,大概13年就可以回本。
根据2019年的我国交通部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高速公路共计收取通行费用5937.9亿元,支出10787.7亿元吗,整体还是亏了4849.8亿元。并且,同年数据显示我国高速公路在2019年共计债务余额为58044.6亿元,一年收入近六千亿,却是亏损近五千亿,并且还有近六万亿的债务余额。
从2013年至2019年,高速公路已经连续亏损了,还负债了6万亿。为什么一个看起来很赚钱的生意,却年年亏损呢?
八个字:
贷款修路,收费还贷
高速公路的造价实在太高了,高到我们只能贷款。100个亿,算5%的利息,也要5个亿。一辆车的过路费50元,也要收1000 0000辆才能填补这个利息。再加上不是每一条高速公路的车流量都是这么大。比如夸张的港珠澳大桥投资千亿,日均车流量才几千,注意,是几千,后面没有万。
中国高速公路分两种,一种是政府投资三成贷款七成,显而易见收费只是为了还贷。另一种是社会力量筹资,收费是一种经营。与上市公路经营性公路相比,80%的政府还贷公路地理位置都挺偏僻的,地质条件复杂,不是架桥就是打隧道,成本是经营性公路的3倍有余甚至是10倍!另加之车流量小,社会资本根本不愿意投资,只能由政府来包揽。而往往由政府还贷的公路,其资金到位率低(
指本年资金来源除以本年计划投资,该指标主要反映
固定资产投资
资金的筹集和落实情况
),只有经营性公路的20%。到位率低,贷款就多,贷款多了,还的本金也多、利息也多,这就是连年不断亏损的根本原因。
而要收支平衡其实也很容易,从现在开始停止高速公路的建设,三年即可止损。但我们国家并不会因噎废食,就像企业要尽可能地贷款引资去扩张市场一样。中国的经济要保持迅猛发展,公路的作用不可估量。如果没有这些高速公路,大山里的人就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商品也难以流通。
5毛钱一公里的高速公路收费贵吗?一部两个小时50块票价的电影,和100公里的高速公路两个小时跑完收费50块相差不大。那为啥大家不吐槽(或吐槽少)电影票贵,对成本远高于电影制作的高速收费怨气这么大呢?因为大家误认为公路是国家拿钱全额修的,是理所应当的公众品。说白了就是认为是拿纳税人的钱,还要纳税人交过路费一样,谁没有怨气呢。如果你觉得电影票贵,你会选择不去电影院,当然你也可以选择走国道。
有些工程是真的不能以营利为目的的,感谢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