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沂水农商银行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将落实“两轮驱动”“四个培植”“两城同建”等战略部署为首要责任,加大信贷投放,加强产品创新,优化服务质效,践行普惠金融,近三年来,依靠“两个保障”“三个保持”“四种模式”,累计投放贷款近百亿元,经营规模和发展质效得到了全面提升。
做到“两个保障” 支持县域实体经济发展
创新信贷产品,保障客户多元化金融需求。推出三大体系75款特色信贷产品,积极对接工信局、团县委、文化旅游发展中心等多个政府部门,搭建有效信息沟通平台,联合推出“拥军贷”“碳排放权质押贷”“助旅贷”等17种“定制”贷款产品。创新推出“全国农村金融十佳普惠金融产品”“拥军贷”,累计为全县3万余户军人军属建档,帮助3200余户军人军属创业;创新推出“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在沂水先行先试,有效盘活农村沉睡资产,促进集体增收,提升农村集体资产股权价值;发放全市首笔“碳排放权质押贷”,实现临沂市金融法人机构碳排放权融资零的突破;坚持服务城乡居民,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围绕农村社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库区移民搬迁等项目,推出“美居贷”“农民住房贷”住房贷款产品,惠及城乡社区居民512户。
优化信贷投放,保障县域经济金融供给。简化信贷流程,实行独立审批人制度,下放网点贷款权限,精简3种纸质信贷资料,缩短2个信贷流程,提高办贷效率;壮大营销队伍,提升客户经理占比;全力缩短办贷时间,推广“沂蒙云贷”“信e贷”移动办贷平台,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实现小额贷款24小时放款,客户仅需上门一次,最少仅提供一种材料;全力畅通申贷渠道,设5部申贷专用电话,开通电子银行、微信渠道在线申请平台,全力降低融资成本,主动减费让利,承担客户抵押登记费及评估费。
做好“三个保持” 服务城乡居民金融需求
保持信贷支持的精准性。聚焦农业、生产经营等金融支持重点,依托“四张清单”对接营销,强化客户对接,大力支持农产品深加工、传统农业转型项目,围绕“米袋子”和“菜篮子”供应,对重点信贷支持客户实施名单制管理,累计支持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405户;开展基础客户、行业客户营销服务,了解县域产业、行业生产运行情况并给予信贷支持,累计支持特色食品、机械加工、旅游等行业客户2.4万户;依托“百行进万企”、金融辅导员驻企活动,围绕全县“125”重点工程,对存量客户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名单,逐户对接,坚持常态化走访服务,支持全县特色食品、机械加工等重点项目中小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00余户。
保持惠企惠民政策的直达性。确保信贷政策应用尽用,申请央行再贷款、再贴现资金,制定政策推动措施,配套专属产品,有效满足了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需求;确保延期政策应延尽延,对符合条件的小微贷款实行无还本续贷和延期还本付息,成立无还本续贷中心,落实专岗专责,持续更新白名单客户,做到应延尽延;确保信用政策应放尽放,开通绿色业务通道,优先采取家庭亲情贷等信用方式办理贷款,为1400余家普惠型小微企业办理信用贷款;确保降费政策能降尽降,执行优惠利率,各项贷款执行利率为全市农商银行最低,对优质企业按照最高幅度进行利率优惠,为各企业主体节省近亿元融资费用和财务费用。
保持金融服务的优越性。聚焦乡村共同富裕,全面开展“无感授信”,有效利用获取的全县118万条大数据,开展与客户零接触的批量“无感授信”业务,为每家每户送上“家庭备用金”,已完成行政村授信1040个,每3户村民就有1户获得3万元以上的授信额度;聚焦便捷获贷搭建服务一体化渠道,积极推广乡村振兴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发布信贷产品,对接注册企业,发放平台企业贷款;组建43支“移动金融服务队”,充分利用移动式智慧柜员机、移动PAD等设备,为城乡居民办理社保、电子银行、评级授信等一揽子金融服务,实现零距离服务;聚焦便民服务实现“综合业务不出镇”,着力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在全县设置营业网点50家,布放134台ATM自助设备,服务电子银行产品使用客户23万户,以此向全县100多万人口提供各类惠农补贴、便民缴费等普惠金融服务,实现了新型农村社区金融服务需求全覆盖;聚焦“基础业务不出村”,建设普惠金融服务点711处,布放农金通937台、POS机1050台,保障基本金融服务需求。
做实“四种模式” 深入践行小微普惠金融
推广“银行+龙头企业+上下游客户”金融服务模式。以产业链为抓手,加强对龙头企业培育支持,依托产业链核心企业,为其上下游提供精准服务,支持众邦、富官庄中药材收购、高桥板材等行业产业链客户振兴发展。
推广“党支部+合作社”金融服务模式。全面支持村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全行47家基层党支部先后对接12个红领书记、588个专业化管理村支书、11个沂蒙乡村振兴好支书,发挥关键人作用,共同助推农村集体经济和农业产业发展,促进特色农业提档升级。
推广客户经理驻点办公金融服务模式。将客户经理工作地点由营业网点转移到服务辖区,开展信贷政策咨询,现场办理授信,派驻182名信贷人员在全县1040个行政村、22个社区、13个专业市场、14个工业园区驻点办公2万余次。
推广“智能金融+智慧政务”金融服务模式。探索普惠金融服务新路径,将营业网点打造为“第二个政务大厅”,积极落实“一次办好”工作要求,在营业网点设置营业执照打印、征信查询、税务发票申领代开、不动产抵押登记等15种政务服务窗口,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把便民、利民、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作者王国栋、曹蒙供职于沂水农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