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晚间,远洋集团发布公告,以2.33亿元的代价出售全资附属公司北京万洋世纪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全部股权,受让人为远洋集团第一大股东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公司。
根据公告,此次出售的目标公司,主要资产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路商务中心区的国际甲级写字楼中国人寿金融中心项目公司国寿远通置业有限公司10%的股权。项目公司余下90%股权由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的附属公司共同持有,而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为中国人寿的控股公司。
公告显示,远洋集团拟将出售事项的出售所得款项用作公司的一般营运资金。估计出售事项将产生收益约1.649亿元。
今年以来,中国人寿已多次收购远洋集团旗下项目的股权。
其中,4月,远洋集团转让北京颐堤港一期项目公司部分股权给中国人寿旗下公司,价格30亿元;6月中旬,将其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丽泽商务区的锐中心项目股权出售给中国人寿,交易对价50.15亿元。
7月,据相关媒体报道,远洋集团拟向中国人寿出售成都远洋太古里项目50%股权,作价40亿元。不过,远洋集团并未对此事进行正面回应。
作为远洋集团的第一大股东,中国人寿在多个方面与远洋集团达成合作。
2021年2月,中国人寿与远洋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将在资本、金融产品、保险业务、不动产投资、物业服务、养老等六大领域深化全面合作;12月,中国人寿又与远洋集团订立150亿元《金融产品交易框架协议》。
在人事方面,目前其副总裁李泽生、董事局董事黄秀美、侯俊、詹忠均来自国寿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除为远洋“输血”外,今年以来中国人寿多次加仓地产股。
公开资料显示,国寿在一季度、二季度连续增持招商蛇口,第二季度还新进成为金地集团、万科A两家地产企业的前十大股东。
与中国人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多家险企减持地产股。如泰康系险资亏损17亿割肉减持阳光城、大家人寿减持金地集团。
中国人寿的逆向思维也引发市场关注。
中国人寿总裁助理、首席投资官张涤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上半年,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从逆向思维原则出发,敢于提升权益仓位,向权益配置中枢靠拢,获得长期稳定回报,这个过程其实很痛苦,因为需要承受市场的短期波动。
中报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人寿实现总投资收益985.42亿元,同比下降16.2%,总投资收益率为4.21%。
10月17日晚间,中国人寿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期间,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约为人民币5541亿元(未经审计)。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范辉 李自曼